疾病發生時,身體很可能會出現疼痛,比如:感冒可能會頭痛,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會肚子痛,長口腔潰瘍時嘴會痛……
但并非所有疾病都能及時發出“疼痛預警”,比如人人懼怕的癌癥,就很可能毫無痛感,甚至寂靜無聲地不斷進展。
癌癥發生時
為什么沒有疼痛感?
癌癥,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疾病,但為什么很多癌癥患者確診時都沒有出現疼痛?
1、腫瘤較小,逃過了免疫系統
癌癥是突變細胞不斷增殖而形成的。在細胞突變之初,免疫系統就會對其進行識別清除,但部分突變細胞可能讓免疫系統誤以為是“自己人”,從而擺脫免疫系統的控制,也就不會引發疼痛等不適。
當癌細胞繼續增殖,直到浸潤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,并具備了擴散轉移的能力,才可能開始出現某些癥狀,引起人們注意。
在早期癌癥病人中,只有約25%會產生疼痛,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才感覺到明顯的疼痛。
2、腫瘤生長位置特殊
如果腫瘤生長的位置特殊,位于疼痛感受器分布比較稀少的地方,比如厚厚的脂肪層,那么即使腫瘤已經很大了,也很可能不會出現疼痛癥狀。
3、發生在不會痛的器官上
人體內有3個器官比較特殊,它們即使被癌細胞侵襲,仍然能發揮相應的功能,讓人難以察覺異常。
①肝臟
肝臟沒有痛覺神經,即使發生腫瘤,也可能沒有明顯疼痛或其他不適。只有當癌細胞不斷生長,張力增加,刺激到包膜上的痛覺神經,才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或者間斷性放射的右肩背疼痛等,但此時病情往往已經到中晚期了。
②肺
肺與肝臟相似,內部也沒有痛覺神經,如果腫瘤局限于肺內,可能只會有咳嗽等癥狀。若腫瘤侵犯到其他組織,才會出現明顯的胸痛癥狀。
③腎
腎臟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腎盂、腎包膜等組織,通常也不會出現疼痛、血尿等不適。有數據顯示,約50~60%的腎癌患者都是“無癥狀”的。
癌癥是怎樣“露出馬腳”的?
既然癌細胞能夠逃脫免疫系統的識別,那它又是怎樣露出馬腳,引發癥狀,從而被人們發現的呢?
癌細胞通常首先發生在上皮層內,而在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之間,有一層基底膜。癌細胞在突破基底膜之前,還不能發生浸潤破壞或轉移,此時我們將其稱為原位癌。
原位癌大多沒有任何癥狀,往往體檢時才會被發現。不過一些體表腫瘤,也可能以腫塊的形式被人們摸到,比如乳腺癌。目前醫學上更傾向于將原位癌看成是癌前病變,因為只需將其局部切除,即可治愈。
而隨著癌細胞的不斷增殖,慢慢突破基底膜,就變成了浸潤癌。它容易發生擴散轉移,會進一步危害人體健康。此時,部分癌癥可能開始出現不典型癥狀,但大部分癌癥依然沒有癥狀。
如果能在浸潤癌發生轉移前(癌癥早期),及時發現并治療,也較容易治愈。但如果未能發現,浸潤癌的癌細胞繼續不斷增多,開始浸潤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,就會讓人產生不適癥狀,從而引起人們注意,通過檢查被發現。
這些“不痛的癥狀”
很可能是癌癥的“信號”
雖然癌癥發生時可能沒有疼痛感,但它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。如果出現以下這些癥狀,也要警惕癌癥。
1、無痛性腫塊
如果出現位置固定、邊界不清、質地硬的無痛性腫塊,很可能是癌癥信號,比如:乳房上摸到這類腫塊,特別是伴有乳腺溢液時,很可能是乳腺癌。
另外,如果癌癥發生淋巴結轉移,可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。比如:
◎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見于淋巴瘤、肛門癌、直腸癌等;
◎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見于胃癌、肺癌、腸癌、乳腺癌等;
◎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常見于乳腺癌;
◎頸部淋巴結腫大可見于鼻咽癌、甲狀腺癌、淋巴瘤等。
2、無痛性出血
①鼻涕出血:警惕鼻咽癌
鼻出血很常見,但如果晨起后出現鼻涕帶血或吸鼻后痰中帶血,需警惕鼻咽癌。約3/4的鼻咽癌患者都出現了這種癥狀,但由于血量不多常被忽略。
②陰道不規則出血:警惕婦科腫瘤
女性在非經期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,或者絕經后出現陰道出血,可能是婦科惡性腫瘤的征兆,如:宮頸癌、卵巢癌、子宮內膜癌等。
③尿血:警惕膀胱癌
膀胱癌的典型癥狀之一就是全程無痛性肉眼血尿,尿液顏色多呈深紅色或暗紅色,可有散狀的、碎末似的血塊。這多是因為腫瘤生長過快,血管生長跟不上,導致腫瘤部分脫落壞死,血管暴露破裂引起的。
④便血:警惕腸癌
便血包括大便帶血、鮮血便、黑便這3種情況,但都可能與腸癌相關,其中:
◎大便帶血:可能提示腫瘤發生在直腸,需與痔瘡相區分,痔瘡常為便后滴血;
◎鮮血便:即糞便與血液混在一起,可能提示腫瘤發生在降結腸;
◎黑便:可能提示腫瘤發生在結直腸的起始部分或上三分之一。
3、無痛性皮膚或粘膜改變
“有諸形于內,必形于外 ”,當身體出現疾病時,很可能會在皮膚上有所表現。
◎消化道癌癥:可能在短時間內、非暴露部位長出較多顏色發灰的斑點;
◎皮膚癌:顏面、手背可能出現無痛的圓形皮疹樣改變,局部扁平或稍隆起,表面附著棕黃色或黑色痂皮;
◎黑色素瘤:黑痣開始變得不規則、不對稱、顏色不一等。
此外,口腔或外陰粘膜處,若出現無痛性白斑,也可能是癌癥的“信號”。
4、不明原因的消瘦
癌細胞不斷增殖,就像快速壯大的敵人軍隊,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。因此,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,如果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,且排除了甲亢、糖尿病等疾病,就要考慮癌癥的可能。
5、不明原因的渾身騷癢
部分腫瘤會分泌一些炎癥因子、瘙癢介質等,刺激皮膚誘發瘙癢。臨床數據顯示,大概有50%的胃癌患者、20~25%的婦科癌癥患者、12~26%左右的淋巴瘤患者,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,當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時,也可能出現全身性瘙癢。
與腫瘤相關的瘙癢常表現為:①忽然癢、慢性頑固性瘙癢;②找不到原發皮膚病;③任何止癢藥都不起作用。
6、長時間低熱
癌癥患者也可能伴有發熱,包括兩方面原因:一是攝入食物后,大部分營養物質被癌細胞搶走,正常細胞就會因為“饑餓”出現壞死,當大量壞死細胞被吸收后就可能出現發熱;二是腫瘤細胞會釋放一些炎癥介質,也可能導致發熱。
一般來說,癌癥導致的發熱為低熱,體溫常低于38℃。如果經常出現低燒,又找不到明確的病因,比如感冒、細菌感染等,就要警惕是否是癌癥了。
四
檢查+預防,雙管齊下
把癌癥拒之門外
一般來說,癌癥早期都沒有明顯癥狀,等到自我感覺不舒服時,很可能已經晚了。因此,防癌體檢+日常預防,才能更大可能地避開癌癥威脅。
1、做好防癌體檢
在我國,肺癌、結直腸癌、胃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乳腺癌,這六種癌的發病率加起來占了所有腫瘤發病的75%以上,死亡占比超過80%。因此,這6種癌癥的篩查至關重要。
2、增強免疫防癌癥
免疫系統就像是人體健康的衛士,保持免疫強健穩定,機體自身就會發現并處理異常,降低癌癥風險。增強免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①均衡營養
不挑食、不偏食,每種食物都吃一點,但不過量。尤其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的物質基礎,維C+維E是保持免疫強健穩定的兩位“大臣”,日常可從肉蛋奶、新鮮蔬果、堅果中適量補充。
多吃蔬菜可降低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,也有研究發現,多吃水果可降低食管癌、胃癌及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建議:成人每人每天1斤蔬菜,半斤水果。吃多種蔬菜,深色蔬菜至少占一半。水果直接食用,不建議榨成果汁或者用果汁代替。
2、多吃魚禽,少吃豬牛羊
長期吃太多“紅肉”,也就是豬肉、牛肉、羊肉和動物內臟等食物,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。
建議:每天禽畜肉攝入量40-75克。食用肉類最好選擇魚、禽等肉類。
3、限制酒精攝入
大量飲酒可使男性更易發生結直腸癌,女性更易發生乳腺癌,飲酒越多,風險越大。飲酒要限量。
建議:成年女性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,成年男性不超過25克,兒童和孕婦禁止飲酒。
4、注意食材的選擇和儲存
黃曲霉毒素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,發霉的花生、谷類和豆類可產生黃曲霉素。另外,小作坊生產的土榨花生油通常沒有除濕、控溫設施,也沒有精煉油工藝和檢驗能力,所以土榨花生油也容易出現黃曲霉毒素超標。
建議:食材應選擇合適的方法保藏,谷類、豆類等的儲存要防潮防霉,注意防霉菌污染;盡量去正規超市買食用油。
5、注意食物的制備和烹調
烹調時油溫太高容易產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,食用后影響人體健康。
建議:烹調時盡量少用煎、炒、油炸、熏烤等烹調方法,多采用蒸、煮、焯等方式。不要吃燒焦的食物,盡量少吃烤肉、熏肉,不要吃過咸的食物,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,如咸魚、腌菜、腌肉、酸菜等。
②適當運動
運動能提高免疫系統檢測疾病的能力,使13種癌癥的發病率降低10%以上。如食管癌下降42%,肝癌下降27%,肺癌下降26%,結直腸癌分別下降16%和13%。
正常成人應堅持每周5天,每天30~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,可以選擇游泳、跑步、瑜伽、打球等。
③充足睡眠
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數量銳減,而研究表明,經過睡眠可以促使機體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,增強免疫功能。
一般正常成人應保證7~9小時的睡眠,老年人也應該不低于6小時。但具體情況要因人而異,以第二天醒來精力充沛為宜。
警惕易誘發癌癥的習慣
盡管癌癥已非不治之癥,但在中國,每分鐘有超過8人被確診為癌癥,超過5人死于癌癥,而且每年新確診人數持續、快速上升,這與隱藏在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有很大的關系。
1、睡覺不關燈
人體自我修復的機能通常是在夜間休眠期間進行,燈光明亮的狀態下人體的修復機制不會啟動,長此以往身體免疫力下降,癌細胞就會趁虛而入。
2、趁熱吃
“趁熱吃”的很多人經常聽到的一句話,看似關切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。研究表明:進食溫度應該保持在35-40℃,最好不要超過45℃,當食物超過60℃,就會引起黏膜充血,蛋白變性,引起炎癥等病變。
更有研究發現:連續25天進食高溫食物,可導致食管上皮出現不典型增生,也就是癌前病變。
3、經常熬夜
早在 2007 年,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經把熬夜倒班定義為 2A 類致癌因素。目前發現,經常熬夜能增加風險的癌癥類型包括乳腺癌、肺癌、結直腸癌、前列腺癌、胰腺癌、肝癌、淋巴瘤、卵巢癌……幾乎涵蓋了所有癌癥類型。
不僅如此,還有研究發現,熬夜讓生物鐘混亂的同時,還會讓癌癥變得更惡劣,使耐藥性增強。
4、吸煙
“吸煙有害健康”,這是不爭的醫學事實。研究表明,吸煙可導致多種癌癥,且吸煙量越大、吸煙年限越長,這些癌癥的發病風險越高。如果停止吸煙,有90%的肺癌是可以預防的。
吸煙對人體的危害,包括對主動吸煙者和被動吸煙者的危害。所以為了自己和周圍人的身體健康,請戒掉香煙。
5、憋大小便
糞便里含有硫化氫、膽固醇代謝產物、大腸桿菌等多種毒物和致癌物,在腸道里積存久了,就會被重復吸收,刺激腸黏膜。不及時排大便已成為患直腸癌的主要原因。另外,憋著小便,不及時排空,會增加泌尿感染、結石的風險,還有可能患上膀胱癌。